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全部信息
中职三科课程标准研制:背景、思路、主要内容及特点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深入调研、精心研制、专门测试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教育部组织研制了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课程标准(简称中职三科课程标准),并通过了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2020年1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职三科课程标准,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1

一、时代背景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都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课程必须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要求必须全面落实到中职三科课程标准之中。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制订(修订)中等职业学校相关课程教学大纲,增强课程育人功能。

        

(二)深化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

        

2008年、2009年,教育部先后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和语文课程教学大纲,指导了10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和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面对新时代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新要求,现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和语文课程教学大纲存在一些不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同时落实国家有关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历史课程的新要求,亟须研制中职三科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教学组织、考试评价等提供规范的依据。

        

(三)充分发挥中职三科课程育人功能的需要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技术技能人才,对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既要加强专业技术技能教育,也要高度重视文化基础教育,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中职三科课程意识形态属性强,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帮助学生厚植文化底蕴、传承红色基因、打好中国底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研制中职三科课程标准。


2

 二、基本思路

        

中职三科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思路有以下三条。

        

(一)价值观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相结合

        

中职三科课程标准研制要突破传统的知识教学,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将价值观教育与学科知识有机融合,注重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充分挖掘学科本身独特的育人功能,在知识传授与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过程中,实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二)通识性教育与职教特色相结合

        

中职三科课程标准研制必须在义务教育基础上,把握好中等职业教育属于高中阶段教育这一特征,进一步打好学生文化基础,提升共同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同时还要结合职业教育特点,选择与职业生涯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强化与职业能力密切相关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三)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

        

中职三科课程标准研制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特别要注重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加强对中职学生学情和需求的了解把握,加强对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现状的调研,切实解决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把落实中央要求和中等职业教育实际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完善课程设置,研制课程标准。


3

三、主要内容及特点

        

课程标准文本包括6部分:一是课程性质与任务,规定该门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必修课,明确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二是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明确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三是课程结构,规定该门课程模块构成和学时安排,模块一般分基础模块、拓展模块,其中,语文还设有职业模块。四是课程内容,明确该门课程的内容要点,并提出相关教学要求。五是学业质量,描述学生完成该门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划分为毕业要求和升学要求两个水平。六是课程实施,分别对教学、考试评价、教材编写、资源开发等方面提出要求。

        

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思想政治、语文课程标准细化了育人目标,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增加了学业质量标准,重新规划了课程内容,强化了对教学、考试评价以及课程实施的指导,增强了可操作性。按照统一体例,新研制了历史课程标准。

        

(一)主要内容

        

1.思想政治学科

        

思想政治学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旨在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法治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新的中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将“德育”课程名称改为“思想政治”,与普通高中保持一致,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衔接。思想政治学科围绕政治认同、法治意识、职业精神、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等素养确定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明确教学要求。设置两个教学模块,基础模块为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等4部分内容;拓展模块为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拓展和补充,由学生选择修习,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围绕有关专题开设,如“法律与职业”“国家安全教育”等。在优化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重点通过“职业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等课程体现职业教育特点。

        

2.语文学科

        

语文学科是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根据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开展自主的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理解与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从体例、内容、话语体系等方面完成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转换,以专题形式组织课程内容,兼顾字、词、句、段、篇的组织形式,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进一步突出人文性,使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更加有机统一。语文学科围绕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等素养确定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明确教学要求。设置3个教学模块:基础模块为共同必修,由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等8个专题构成;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包括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等4个专题;拓展模块为自主选修,包括古代科技著述选读等3个专题。在加强听说读写一般语文能力培养基础上,通过工匠精神作品研读、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等专题,进一步增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要。

        

3.历史学科

        

历史学科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研究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并加以叙述和阐释的学科[5],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基本脉络、基本规律和优秀文化成果,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增设历史课程,将其作为中职公共基础必修课,改变了长期以来中职学校不统一开设历史课程的局面。历史学科围绕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养确定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明确教学要求。设置两个教学模块,基础模块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遵循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原则,以编年体安排课程内容,中国历史设15个专题,世界历史设11个专题,通过中外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人物和现象,展现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分散到整体、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拓展模块供学生自主选修,由学校结合教学实际开发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专题。历史学科在讲授中外历史发展脉络基础上,注重从历史的视角介绍职业教育相关内容,如在基础模块专门设计了“精湛的传统工艺”专题,拓展模块提供了“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历史上的著名工匠”等示例,彰显职业教育特色。

        

(二)主要特点

        

1.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

        

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借鉴普通高中相关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立足中等职业学校实际,充分挖掘中职三科课程独特育人价值,凝练了中职三科各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科教学更加注重育人本质。根据职教特点,思想政治学科凝练增加了“职业精神”“健全人格”,语文学科在核心素养内涵与主要表现上进一步凸显了职业教育特色,历史学科重点在家国情怀中增加了“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养成爱岗敬业、诚信公道、精益求精、协作创新等良好的职业精神”等内涵要求。

        

2.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结合中职学生实际,参照普通高中三科课程标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帮助教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深度和广度,为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高等职业学校分类考试招生命题提供主要依据,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中职三科学业质量标准均划分为两级水平,水平 1 是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应达到的合格要求,水平 2 是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应达到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要求。

        

3.体现了高中阶段共同要求

        

中职三科课标是对标普通高中、衔接义务教育的指导性教学文件。课标的颁布,能够指导中等职业教育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打好学生的文化基础,提升共同能力,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提升科学文化素养、终身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彰显了职业教育特色

        

中职三科课程注重与专业课程相互配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突出实践取向,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利用或设置职场情境,有机融入职业道德、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培育学生职业素养。


4

四、实施举措

        

中职三科课程标准的实施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育人质量,是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统编统审统用教材

        

依据中职三科课程标准,教育部组织统一编写、审查和使用教材。要创新中职三科教材编写方式,在坚持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和适宜性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创造性转化、落实课程标准,优化组织方式,探索以主题、专题等方式组织单元;创新教材呈现方式,把大道理变成小故事,把抽象概念转化成生动案例,联系中职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实际,推进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转型;加强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注重学习活动的可行性、引领性。

        

(二)分层分级组织培训

        

国家和地方要适时组织开展课程标准培训,按照“国家抓示范、省级抓骨干、市县抓全员”的原则,落实各级培训职责,组织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级课程标准培训,定期开展校本研修。

        

中职三科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环节中接受检验、不断完善。希望广大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在丰富而生动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提高中职三科课程实施水平,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深入调研、精心研制、专门测试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教育部组织研制了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课程标准(简称中职三科课程标准),并通过了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2020年1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职三科课程标准,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1

一、时代背景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都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课程必须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要求必须全面落实到中职三科课程标准之中。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制订(修订)中等职业学校相关课程教学大纲,增强课程育人功能。

        

(二)深化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

        

2008年、2009年,教育部先后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和语文课程教学大纲,指导了10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和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面对新时代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新要求,现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和语文课程教学大纲存在一些不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同时落实国家有关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历史课程的新要求,亟须研制中职三科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教学组织、考试评价等提供规范的依据。

        

(三)充分发挥中职三科课程育人功能的需要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技术技能人才,对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既要加强专业技术技能教育,也要高度重视文化基础教育,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中职三科课程意识形态属性强,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帮助学生厚植文化底蕴、传承红色基因、打好中国底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研制中职三科课程标准。


2

 二、基本思路

        

中职三科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思路有以下三条。

        

(一)价值观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相结合

        

中职三科课程标准研制要突破传统的知识教学,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将价值观教育与学科知识有机融合,注重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充分挖掘学科本身独特的育人功能,在知识传授与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过程中,实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二)通识性教育与职教特色相结合

        

中职三科课程标准研制必须在义务教育基础上,把握好中等职业教育属于高中阶段教育这一特征,进一步打好学生文化基础,提升共同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同时还要结合职业教育特点,选择与职业生涯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强化与职业能力密切相关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三)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

        

中职三科课程标准研制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特别要注重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加强对中职学生学情和需求的了解把握,加强对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现状的调研,切实解决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把落实中央要求和中等职业教育实际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完善课程设置,研制课程标准。


3

三、主要内容及特点

        

课程标准文本包括6部分:一是课程性质与任务,规定该门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必修课,明确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二是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明确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三是课程结构,规定该门课程模块构成和学时安排,模块一般分基础模块、拓展模块,其中,语文还设有职业模块。四是课程内容,明确该门课程的内容要点,并提出相关教学要求。五是学业质量,描述学生完成该门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划分为毕业要求和升学要求两个水平。六是课程实施,分别对教学、考试评价、教材编写、资源开发等方面提出要求。

        

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思想政治、语文课程标准细化了育人目标,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增加了学业质量标准,重新规划了课程内容,强化了对教学、考试评价以及课程实施的指导,增强了可操作性。按照统一体例,新研制了历史课程标准。

        

(一)主要内容

        

1.思想政治学科

        

思想政治学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旨在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法治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新的中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将“德育”课程名称改为“思想政治”,与普通高中保持一致,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衔接。思想政治学科围绕政治认同、法治意识、职业精神、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等素养确定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明确教学要求。设置两个教学模块,基础模块为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等4部分内容;拓展模块为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拓展和补充,由学生选择修习,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围绕有关专题开设,如“法律与职业”“国家安全教育”等。在优化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重点通过“职业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等课程体现职业教育特点。

        

2.语文学科

        

语文学科是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根据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开展自主的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理解与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从体例、内容、话语体系等方面完成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转换,以专题形式组织课程内容,兼顾字、词、句、段、篇的组织形式,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进一步突出人文性,使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更加有机统一。语文学科围绕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等素养确定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明确教学要求。设置3个教学模块:基础模块为共同必修,由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等8个专题构成;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包括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等4个专题;拓展模块为自主选修,包括古代科技著述选读等3个专题。在加强听说读写一般语文能力培养基础上,通过工匠精神作品研读、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等专题,进一步增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要。

        

3.历史学科

        

历史学科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研究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并加以叙述和阐释的学科[5],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基本脉络、基本规律和优秀文化成果,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增设历史课程,将其作为中职公共基础必修课,改变了长期以来中职学校不统一开设历史课程的局面。历史学科围绕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养确定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明确教学要求。设置两个教学模块,基础模块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遵循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原则,以编年体安排课程内容,中国历史设15个专题,世界历史设11个专题,通过中外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人物和现象,展现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分散到整体、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拓展模块供学生自主选修,由学校结合教学实际开发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专题。历史学科在讲授中外历史发展脉络基础上,注重从历史的视角介绍职业教育相关内容,如在基础模块专门设计了“精湛的传统工艺”专题,拓展模块提供了“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历史上的著名工匠”等示例,彰显职业教育特色。

        

(二)主要特点

        

1.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

        

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借鉴普通高中相关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立足中等职业学校实际,充分挖掘中职三科课程独特育人价值,凝练了中职三科各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科教学更加注重育人本质。根据职教特点,思想政治学科凝练增加了“职业精神”“健全人格”,语文学科在核心素养内涵与主要表现上进一步凸显了职业教育特色,历史学科重点在家国情怀中增加了“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养成爱岗敬业、诚信公道、精益求精、协作创新等良好的职业精神”等内涵要求。

        

2.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结合中职学生实际,参照普通高中三科课程标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帮助教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深度和广度,为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高等职业学校分类考试招生命题提供主要依据,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中职三科学业质量标准均划分为两级水平,水平 1 是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应达到的合格要求,水平 2 是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应达到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要求。

        

3.体现了高中阶段共同要求

        

中职三科课标是对标普通高中、衔接义务教育的指导性教学文件。课标的颁布,能够指导中等职业教育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打好学生的文化基础,提升共同能力,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提升科学文化素养、终身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彰显了职业教育特色

        

中职三科课程注重与专业课程相互配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突出实践取向,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利用或设置职场情境,有机融入职业道德、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培育学生职业素养。


4

四、实施举措

        

中职三科课程标准的实施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育人质量,是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统编统审统用教材

        

依据中职三科课程标准,教育部组织统一编写、审查和使用教材。要创新中职三科教材编写方式,在坚持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和适宜性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创造性转化、落实课程标准,优化组织方式,探索以主题、专题等方式组织单元;创新教材呈现方式,把大道理变成小故事,把抽象概念转化成生动案例,联系中职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实际,推进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转型;加强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注重学习活动的可行性、引领性。

        

(二)分层分级组织培训

        

国家和地方要适时组织开展课程标准培训,按照“国家抓示范、省级抓骨干、市县抓全员”的原则,落实各级培训职责,组织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级课程标准培训,定期开展校本研修。

        

中职三科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环节中接受检验、不断完善。希望广大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在丰富而生动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提高中职三科课程实施水平,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上一篇: 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设立与实施的前提性思考下一篇: 技能人才短缺状况为何难以改变
关闭】【打印
注册担保风险管理师 | 注册信用认证咨询师 | 注册科技金融架构师 | 注册外汇投资分析师 | 注册融资租赁管理师 | 注册仓储金融管理师
注册钢贸融资分析师 | 注册股权投资分析师 | 注册担保人力管理师 | 注册典当管理师 | 注册农村资金互助管理师 | 注册资本市场管理师
Copyright © 1998-2011 www.ijrz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国家金融职业测评中心 联系电话:010--8648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