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全部信息
子课题研究报告18:重庆商务职业学院⑵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完成了提高教师、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理论认识的研究

1.做好调研,了解现状

通过问卷调研,深度了解了教师、辅导员、学生干部对职业核心能力理论的认知现状,课题组从2012开始对我院职业核心能力进行了走访随机观察。观察点为各专业各年级两个班,共观察了30个班1000人。根据观察和随机访谈,调查组发现,78%的学生认为职业核心能力对自己非常重要;35%的学生认为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方法适合自己;46%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活动锻炼了自己的职业核心能力;分析了我院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及原因,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了详细的方案。

2.动员宣传,加强认识

在全校范围内对学生开展了广泛的宣传讲座,解决了学生认识层面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热情,为开展后续的课题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探索了新常态下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育学视觉研究

课题组赵崇平等在《新常态下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育学视觉研究》中认为:新常态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职业核心能力以教育学理论为导引,实践中凸显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拓展职业发展课程建设的视野、优化学生的综合评价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实践体系、教学设计等还待优化发展。

1.理念创新,但受制于急功近利的环境

职业核心能力理念得益于教育学各类理论与国外发达国家转型期的教育实践,着力推进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企业文化、人文教育、学科体系的融合,切实贯穿“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教育为主线”。从1998年启动即秉持三大理念:关键能力、可持续发展、创新创业,实施三大原则:能力本位、行动导向、素质提升。其根本在于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适应不断变化的职场培养伴随人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适应就业创业需要,调整人才培养规格,注重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该能力培养的理念具有前瞻性、科学性,但由于该能力属于职业发展冰山下的就业软能力,在重专业硬技能轻职业软能力,重就业轻创业,重职前轻职后的人才培养环境下,易受制。从全国已推广的三千所院校来看,职业核心能力很受各院校及企业的欢迎认同,但与资格认证考试挂钩,则往往在无行政命令无功利关系环境下成为硬伤。

2.模式创新,但受制于实践平台的瓶颈

职业核心能力模式创新。其一采用“研究+实践”双核双证式。即团队培训师来自于研究、实践两个方向便于具体实施与理性反省完善提高,培训学生侧重于专业核心技能、职业核心能力两方面,便于资格认证与能力整合,符合实用教育学的调研量化、文化教育学的人格价值培养、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与生产劳动结合全面发展、批判教育学的环境自悟、制度教育学的制度认识与调适。其二采用“1+N”活动模式。各团队设计实施一个与职业相关的大型活动,并穿插各类与生活、工作、职业岗位相关的小活动,将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融合,利于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意志品质、适应能力、合作精神、心理承受力,整合专业技能与职业核心能力。其三采用ODPAE(即目标呈现、案例示范、活动要求、活动展示、效果评估)训练步骤展开的五步式教学法,符合学员认知规律及教育规律,凸显了能力本位、行动导向、团队协作的原则。但根据实验教育学、制度教育学、批判教育学相关理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必须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相关健全完善的制度背景下实施,其落实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全面科学。但现有政策条件下,许多培训展开的活动平台中社区企业单位的深度支持太少,因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接地气不够,易陷入自娱自乐的尴尬。

3.方法创新,但受制于技术平台的支持

方法源于理念与模式,职业核心能力研究方法、培训方法、教学方法、实践方法多有创新突破。研究方面,理论与实践结合、定量与定性结合、实施与反思结合、政校企结合,提升了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但实践层面的建模分析还有待深入。培训方面,教师层面,采用推广中心—院校教师(企业培训师)——院校团队——院校学生方式逐层推进;学生层面,采用部分专业试点——院系各专业推广——全员培训推广,由点到面,避免了大规模带来的经验储备不足,但这种温和的职业能力培训方法对教育教学改革质的转变还不够。教学方法,综合采用了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研究型任务教学法、基于团队式学习的教学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单向攻克教学法等,提高了学生兴趣和学习效能,但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教师负担。在实践方法上,可采用素质拓展课专项培训,也可采用专业课渗透式培训,提炼出团队训练ODPAE(即目标呈现、案例示范、活动要求、活动展示、效果评估)五步式训练法,这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发展能力,但培训过程中人人参与、过程调控毕竟有限,且指导师的水平各异,因此,“面向人人,个个提升”的目标受限于教师水平、训练规模、实习实训的技术操作平台。

(三)探索了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渗透教学模式

课题组闫峰等在研究和实验中提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有着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关系。高职院校思政教学从教学内容看,由于课程中一部分内容理论性过强,与实际生活脱节,致使学生认为“两课”教学内容离自己很远,内容空洞,似乎与自己的专业学习和就业前途没有多大关系。在两课教学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五步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更深入的理解两课内容,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有机的贯穿在两课教学过程中,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通过实践锻炼和动手动嘴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感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学生在进行德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设计教学目标的同时,在具体教学环节设置上充分体现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两课的理论教学结合职业核心能力的实践教学,二者互相渗透互相包容,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加强渗透教学,更加关注能力为本位。可以给学生设计任务,让学生共同完成。与一些课程不同的是,这两者不仅需要灌输,还需要渗透教学,内化为人们的素质,转化为能力;两者需要直接的教授,更需要间接的理解;两者在教学上需要依托于显性的课程,还需依托于隐性的课程。两者都需对人们进行引导,要“授人以渔”,使人们提升素质,掌握学习、工作方法,掌握社会适应能力等。

渗透培养策略是在不打破现有课程体系的前提下,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互相补充。渗透培养只需对现有课程进行改革,不需开设专门的课程。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渗透“与人交流、与人合作、数字应用、信息处理、自我提高、解决问题”等多项核心能力,通过设立职业情境或实施项目任务,达到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目的。

(四)进一步探究了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必要性

课题组周琳等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经过不断地摸索、改革和实践,总结出以下的改革思路与方法。1、改革专业培养方案,构建柔性课程体系根据课程体系、专业特性及社会对人才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两个平台、三个层次、四个板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四个板块包括基础教学板块、课外兴趣小组板块、工程实践板块、专业创新板块。基础教学板块按照培养方案要求,采用系列化、层次化模式进行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为一个系列和多个层次:课内的认知性、验证性实验属基础知识层次,有助于加深理解该课程重点、难点内容;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属综合应用层次,提高学生综合利用该课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核心课程设置综合性课程设计,属于能力提高层次,使学生利用多门课程的知识,以团队合作方式进行小规模设计,进一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工程实践板块坚持“案例导向、项目驱动”,精心设计和实施综合性的项目案例,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课外兴趣小组板块主要是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让有兴趣的学生课外适当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去,或者在校企联合实验室进行实际课题的实验和研究,锻炼初步的科研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专业创新板块主要是鼓励学生参与各种与本专业相关的竞赛,如程序设计竞赛、数学建模比赛、电子设计竞赛等,进一步突出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五)研究了与人交流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课题组翁婷玉等通过研究分析了影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三大因素:个人条件;语言经验;知识结构。个人的语言条件不足,制约了语言的准确表达和逻辑连贯性;没有足够的语言表达经验,从而导致了临场口语应变能力不够;知识结构的不健全,导致了说话时内容枯燥、千篇一律,无法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的时候,注意这三方面的问题,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提高自身语言条件;二是多方练习,积累语言表达经验要想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必须加强语言的实践运用。首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三是拓宽知识结构,提高口语表达水平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阅读增广见闻,收集语言素材;通过对话、朗诵等方式等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首先要注意准备好材料来充实自己。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个简单、机械的过程,要广泛的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不光是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锻炼,还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重语言的灵活运用,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提高自己在与人交流能力。

(六)运用五步教学法,研究并实践了专题培养策略

课题组冉启江等用五步教学法研究并实践了专题培养策略。五步教学法,即目标 (Ob-ject) 、 任务 (Task) 、 准备 (Prepare) 、 行动 (Action) 、 评估 (Eval-uate) 。在实施过程中, 可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再将典型生产项目任务交给每个小组,让学生带着项目任务进行学习,并提出解决方案, 在这个阶段要注重强调项目任务要以团队的形式来完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地进行团队合作、自主学习、搜集和应用信息并最终解决问题。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方案时也应从解决问题的成效、自主学习的效果、 团队合作的情况等多方面给予评价, 并着重提出学生在各个方面的不足, 以期在后续的项目中逐步提高。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都有极大的效果。

专题培养策略是指从整体上改革课程体系,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专门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一门课程与一项(或多项)能力相对应,突出一项(或多项)核心能力的培养,做到专项能力专题培养。也就是说,围绕职业核心能力的八项内容,分项开设专题性课程,“与人交流能力”对应开设“沟通能力训练”课程,“与人合作能力”对应开设“合作能力训练”课程,“自我提高能力”对应开设“自我管理能力训练”课程,“创新革新能力”对应开设“创新能力开发”课程,等等。我院已经开设“与人交流”专题培养课,收到良好效果。

(七)探索了职业核心能力教学策略与学院教学改革的影响

课题组赵崇炳等通过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研究认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开发,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对学生成才、对企业人力资源来看都具有积极意义。并结合学院教育教学实践情况,提出以培养双证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措施:确定培养目标,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双核能力,修订教学计划;坚持开放办学的方向,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质量意识,树立卓越品质观念;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核心能力;结合校园文化的创建、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校园环境;组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尝试将职业核心能力融入教学全过程,“职业核心能力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是一组行动能力体系。我们将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渗透进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过程,在学术研究、内涵建设、硬件支撑等方面全方位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职业综合能力。” 主动融合,高职院校的教师主动把职业核心能力融合到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要注意与专业的结合。

学院在课程改革和建设中,引入国际标准与行业标准,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系统化课程体系——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重要内容的,课程依据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技能构建,十分注重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并重培养。学院各专业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在新的课程体系中, 都增加了“与人交流” 、“与人合作” 、 “信息处理” 、 “数字应用” 、 “自我学习” 、 “解决问题”等 6 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模块) ,并在其它课程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从而建立了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八)研究了通过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如何促进高职学生自主学习

课题组邓健等通过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行性分析,以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着力点,浅析在“互联网+”的新社会形态下,慕课、微课云集,通过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如何促进高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提升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高职学生自主学习应该具备计划、实施、评估的能力等自主学习者需要具备的几个主要能力。因此要采用自主学习方式,就必须注意培养学习者自身的能力。通过对职业核心能力中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的培养,可促使高职学生调动并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增加学习的兴趣,使高职学生愿学和乐学,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厌学、逃学的问题;使高职学生掌握多样化的学习技能和方法,改变盲目学习的状况,实现高职学生自主发展。

(九)初步尝试了双核导向实践模式

赵崇平在《“双核”能力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初探》中指出,各职业院校推行的单一的工科类实践模式容易把学生培养成工作人、经济人、商业人,其社会能力、转岗能力容易忽视,通过双核能力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尝试,提高了高职学生的各种职业指标,强化了学生适应职场需求的专业能力,能训练学生适应科技与社会的能力,如资讯应用的能力、创造思考的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提高了渗透精神层面能力,如人文素养、情绪管理、建立正确价值观、融入企业能力等。同时,通过“双核”融通,培养了就业软能力。根据调查,我国的就业市场已经由前几年的人才高消费状态,逐渐向理性的市场需求转换,以能力及综合素质为核心的就业价值取向逐步形成。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和500强企业的招聘策略正在发生改变,对学历的纵向要求逐渐松动,对人才素质的横向要求则日益提高,其在对员工职业技能评估中,把包括交流、有效写作等能力在内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同等对待。“软能力”——如热情、敬业、责任感、创新、沟通、组织能力等对他人产生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无形、隐形的诸多精神因素,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通过专业核心技能、职业核心能力的双核模式培养软能力的思路:其一,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双核”培训鉴定平台,包括学分制嵌入“双核”科学构建课程体系;6+2套餐,构建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指导培训结合的就业导航体系;专门课程+专业课程+专项实践,改革教学模式。其二,社会主义核心机制体系引领双核,营造健康职业文化,包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彰显“红色职业理想文化”;以服务两型社会为基石,彰显“绿色职业心态文化”;以创新创业为目标,彰显“蓝色职业发展文化”。其三,三位一体,构建软能力强化体系,包括政、校、企合作,构建职业发展能力体系;德商、智商、情商结合,弘扬主流价值;产、学、研结合,拓展“双核”平台。

(十) 探索了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方法

课题组夏德林等认为,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取得实效的必要之路。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每一名教师应成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引导者与执行者,作为引导者,教师的师风师德、个人素养与一言一行会对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造成极大的影响;作为执行者,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明确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并掌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与途径。当我们的教师都能用非凡的个人魅力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同学,并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融入到每一个教学设计中,那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也将变成易事。构建“全院育人”、“全程育人” 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核心能力养成的重点不是知识的获得,而是如何运用相关知识、常识、方法规范行为。职业核心能力课堂主要充当知识认知准备、方法指导、行为规范要求及引导的作用,学生需在课堂外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提升核心能力。高职院校整个受教育的过程都是养成、巩固核心能力的过程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是训练学生核心能力的项目;所有与活动有关的具有考核、监督、检查、指导职责的教职工都有规范学生行为、 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责任。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加强教职工对学生职业核心培养重要性的认识,提升教职工职业核心能力指导、评估水平,把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作为指标列入课程教学目标、岗位职责目标、评先奖优目标等考核指标体系, 全面巩固、提升“全院育人”、“全程育人” 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

六、课题研究成果

(一)促进了教学策略、科研水平提高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学院院领导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很大支持。本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工作,并展开职业核心能力教学策略和实效的深入研究,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水平,并将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的成功经验运用到日常课堂教学上,融合于对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全过程,很受学生欢迎。

(二)促进了教改

课题研究不是为研究而研究,研究的目的是促进教改。通过对职业核心能力教学策略与实效的研究,不但提高了用人单位领导、职业院校领导、教师、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内涵及其关系的理论认识,而且通过课题实践研究,提高了教学水平,有力的促进了学院教改工作。

通过实践研究,正逐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环境、教学评价上进行整体的改革创新:建立以就业方向为主体, 以能力为本位,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活动的学习领域为内容的模块式教学体系;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渗透教学、专题教学,尝试将职业核心能力融入教学全过程,实行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课程模式,运用行为引导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采用多元评价的方法进行教学评价,实行理论测试为辅、能力评价为主的评价模式。

(三)促进了学院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与深入

本课题研究开展以来,不但大力推进学院课堂教学改革,而且有力促进了学院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提高和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学院积极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校园环境。为实现学生高素质高级能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我院结合校园文化的建设,已成立20多个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团队,每个团队都安排有指导教师1-2名。由院团委牵头,其他部门协作,统筹全院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和培训课程,促进学生“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包括“外语应用”)、“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等职业核心能力生成。

七、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由于时间和水平的限制,本研究存在些许问题,课题调研浅尝辄止,培养途径还需深化,教师双核培养不够系统。

1.参与培训的学生面广,但参加定级考试的学生还未达到规模

由于我院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学生还是愿意参加培训,但考虑到费用问题,虽然学院已经以很优惠的价格组织考试,还是有大部分参加培训的学生不愿意参加考试,使双证融通的步伐受到阻碍。

2.课程培训的部分设计不能很好地实现培养目标,流于形式

虽然规范了课程培训的设计,但教师个性设计部分,受各培训教师经验的影响,质量参差不齐,而且由于教师任务繁重,设计时间紧,有部分设计质量不高,流于形式。

以上问题,如未能效解决,还将会在一定时期内困扰着我院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方面的行进步伐。我们还需逐步在全院各系部所有专业中全面而深入地继续推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使这一研究常态化,并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以此指导各专业的课程和教学改革,建设符合我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资料】

[1]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

[2]童山东,黄丽萍,梁北汉等.为就业服务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培训的课程建设[J].

[3]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及培养策略[J].

[4]张蔚.对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J].

[5]谢志平.我国职业核心能力开发研究综述[J].

[6]邓峰,吴颖岩.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7]张淑华、孙宗魁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8]陈帆. 《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不断提升职校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9]曹家谋.高职财经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与培养[J].

[10]王成霞 . 高职英语“分级 + 模块”教学模式研究 [J].

[11]陈述 . 高职院校导师制的特点与运行模式研究 [J].

[12]吴建设、丁继安 .《高等职业教育核心技能培养:意义、现状、策略》.

[13]余庆华、王楠、邬立军 《开家赚钱的连锁店》[M] .

[14]赫连志巍 . 《加入WTO中国超市连锁业的发展战略与管理》[M] .

[15]童山东、聘或不聘 . 《企业选人才关键瞧素质》[N] .

[17]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J] .

[18]黄克宇、何小雄 . 《核心能力开发与训练》[M] .

[19]周矩 .《大学生职场核心能力训练(经典)教程》[M] .

[20]鲁听.职业教育,加快适应经济新常态[J].

[21]吴雪萍 .《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22]刘德恩 .《职业能力评价的三种模式》.  

[23]王联晓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探讨》.  

[24]刘朝晖.新职业主义下高等职业教育核心能力的培养[J].

[25]陶洪.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考[J].

[26]汪春 .《教师专业成长与职业能力培养》.

[2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C].

[28]郑喜群等 .《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

[29]姜大源 .《基于职业科学的职业教育学科建设辨析》[J].

[30]胡秦葆、刘雨涛 .《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初探》.

[31]文红、方磊 . 《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及培养对策》.

[32]童山东、钟华 .《与人交流能力——训练手册》[M].人民出版社.

[33]原宪瑞.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与实施[J].

[33]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24).



上一篇: 子课题研究报告12: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下一篇: 技能人才短缺状况为何难以改变
关闭】【打印
注册担保风险管理师 | 注册信用认证咨询师 | 注册科技金融架构师 | 注册外汇投资分析师 | 注册融资租赁管理师 | 注册仓储金融管理师
注册钢贸融资分析师 | 注册股权投资分析师 | 注册担保人力管理师 | 注册典当管理师 | 注册农村资金互助管理师 | 注册资本市场管理师
Copyright © 1998-2011 www.ijrz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国家金融职业测评中心 联系电话:010--8648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