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全部信息
子课题研究报告16: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承担单位:重庆商务职业学院课题组

主持人:谭 勇

子课题组成员:韩晓燕、韩家胜、任春华、黄琳娜、李光启、王 芳、张又匀、赵 季、王 锐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经济文化背景研究”是我院依托于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子课题,项目编号:11YJA880095,研究时间为2012年3月开题到2014年结题。课题研究经历了课题提出和开题会议,确定了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的条件、解决的问题及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公布预期研究成果等具体实施方案,展开了富有成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果,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本课题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国家层面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伴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与不平衡性,中国步入“新常态”。新常态下,如何尊重规律,顺势而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平常心”“改革创新”,给各行各业带来了考验,更给人力资源市场带来了挑战。当前,人力资源数量优势已逐渐消退,转而人力资源质量成为高需求,全球人才争夺更加激烈。如何在全球人才争夺中,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和能力,使中国从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进而升华为人才经济。这就需要我们客观理性地分析经济文化背景,进而全面科学地审视识人才、能力及其培养,尤其是在重硬技能轻软能力、重短期效应轻长远发展、重技能轻素质的社会培训市场中生存发展的职业核心能力。

“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不仅伴随经济的强盛,而且伴随文化的昌盛。”文化是立国之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须引领职业文化建设尤其是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才能在与世界文明的碰撞和对话中,形成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科学提升文化软实力。由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载体重在两课课程、社团活动,与新媒体时代新常态下的职业能力、职业文化结合不够。因此,必须创新形式,丰富内涵,与就业创业结合,与职业核心能力相融,围绕“知、行、信”,营造健康、和谐、富有活力的现代职业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内化,指导其科学发展。

2.学校层面

(1)目前在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下,高职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仍存在重专业知识技能培养,轻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问题,使培养的学生不具有宽口径的职业规划方向,就业的专业对口性太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较弱。

(2)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已建立起了相对成熟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体系,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指导和支持,使课题研究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3)高校教学环节、实践环节、活动环节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认知和重视均不够,导致教学团队、辅导员团队和学生干部团队的建设存在一定的缺陷,教学指导方法和形式过于单调,教学设计和活动设计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课题研究价值

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新常态下,提质、创新、发展成为共通的关键词。在人力资源红利消褪的转型期,劳动力市场的教育培训、人力资本质量如何引活水,接地气?本课题研究进一步探究支撑发展的经济文化背景,才能转变观念,拓展视野,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视域;明确提出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观点立场;分析了通过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我国实现“中国梦”所需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的举措;认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的教学理念,探索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专业实训课融合的方法,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优秀毕业生。通过研究的有效开展,能更好地解决目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1.解决的主要问题

(1)使教师、辅导员和学生能深入地认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经济文化背景,并自觉地从教学指导、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全方位地开展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推广,以点带面地建设“三位一体”的优秀团队。

(2)通过专项课程开发体系、专业理论及实训课程渗透教学体系、实践课程及第二课堂活动内化体系建设,有效地研究多形式的培养途径,构建科学先进的职业核心能力综合培养培训课程系统。

(3)通过先进的教学方法多层次交叉研究,全面提升专业教师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指导能力及教研教改能力,提升辅导员的职业方向指导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参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能动性。

(4)通过课程开发研究,形成专业性、科学性、灵活性的各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并力争利用学院的网络平台,建设形成相关的职业核心能力资源库。

(5)通过课题的研究开发,促进各层面参与人员的研究总结能力提高,将各项研究经验整理形成系统化的研究成果,并以论文和其他资料的形式疏理成册,为今后相关工作的持续开展,提供相关指导依据。

2.研究的现实意义

(1)开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设计,形成相关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资源,进而提高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针对性。

(2)增强教师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和经济文化背景的认知,提升教学指导和管理引导的能力,提高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3)建设相关教学培养体系,有效解决高职学生“岗位技能专,职业适应能力弱”的问题,形成促进学生职业素质提升的培养途径。

(4)促进学生认识到在专业技能培养中职业核心能力建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自主地参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学生从“学生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真正做到学校与企业的零对接。

(5)注重职业核心能力教学方法建设,以多样性、灵活性、适应性强的先进教学方法取代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使培养过程具有吸引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    

二、研究目标及方法

(一)研究目标

1、深刻认识我国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经济文化背景,改变高校重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忽视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能渗透融合的偏执和短视现象;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课程改革、学院内涵发展彼此联系起来,相互促进;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努力将科研与实践教学想结合,教师团队与学生团队教学紧密结合,互学互教共同成长;为高校课程改革,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2、深化现代职教理念,以需求为目的,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围绕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双核能力培养,以通用能力和发展能力为重点,积极实践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依托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建设适合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从整体上优化课程结构,善于创新发展课程模式,增强专业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结合专业课程和素质培养课程,以模拟实际工作的项目活动、专业技能竞赛,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促进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的统一,提高教师、辅导员、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认识和重视,构建“三位一体”的职业核心能力建设团队,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确保教师、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持续提升和发展,探索出具有学院特色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和方法,从而推动特色专业及特色课程的建设。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坚持从学院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际需要出发,以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主要采取调查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研究我国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经济文化背景,解决高职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及辅导员的职业化教育和管理的专业水平和理论水平,促进高职教育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人才的无缝对接。

1.调查研究法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抽样调查,进行问卷的整理、审核和分析,把握我院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际情况,撰写调查分析报告,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相关资料。

2.文献研究法

组织教师大量查阅“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的理论及其依托的经济文化背景的相关文献,深入研究,撰写课题研究论文。

三、研究实施过程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实施过程

1.启动阶段:2012年3—6月

成立了职业核心能力课题实施办公室,确定了课题的负责人、主持人及主研人员,积极争取研究经费,提交了课题实施设想,形成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基础调研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2月

对参研教师和辅导员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培训,采取自由组合的形式,组建了课题组。由课题组设计职业核心能力教师、学生问卷展开调查,学生组问卷发出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53份,教师组中发出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通过问卷分析,初步了解了我院教师、辅导员及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认知状态,摸清了开展职业能力研究的现实状况,并撰写了调查分析报告。

3.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14年5月

(1)请课题组所有成员进行课题的开题论证传达,听取意见和建议。

(2)此阶段主要是组织主研人员进行了有关课程研究的文献资料学习提炼,从报刊、网络上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资料,了解他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比较及时进行整理。在学习文献资料基础上,组织召开了主研人员会议,确立研究目标和基本任务,明确研究侧重点。

(3)主研教师提交并在公开刊物发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子课题《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经济文化背景研究》研究成果。

3.整理分析阶段:2014年9—12月

召开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聘任大会,将课程改革与研究情况与行业企业和来自高校的专家进行汇报,听取他们的意见。并由科研与发展规划处牵头,组织了各主研人对实验教师的上课进行听课、评课,通过行动研究法进行比较分析和总结,对实际研究阶段的研究材料、研究成果等进行了分类整理,理清思路,为下一阶段形成课题结题报告做好充分的准备。

4.总结阶段:2015年1—3月

主研人、参研和教师就自己的理论探索情况进行相互交流。对课题研究进行科学的分析归纳,整理汇编各种研究资料和原始材料,总结研究成果,提炼研究经验,形成结题报告,课题结题。

二)课题研究的技术线路

实施调查,收集数据→查阅文献,收集资料→  分析因素,课题论证 →寻求依据,统计分析→提出对策,形成结论

四、研究内容

(一)深刻认识新常态下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经济文化背景

1.经济背景

(1)国际:世界经济复苏 中国影响力增强

  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经济增速略有回升,但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加大。需趋利避害、顺势而为。新形势下,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努力做游戏规则的参与者、引领者,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领域不断推出新倡议,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到金砖银行,从丝路基金到欧亚高速运输走廊,这些新兴战略必将有效助益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格局,为世界经济实现持续、均衡、健康增长不断注入新能量。

(2)国内:经济新常态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国经济新常态主要呈现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三个特征。

2.文化背景

  文化是灵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决定着人的思维、行为和情感方式。新常态下,文化作为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文化强国,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时代背景中,更加彰显多元下守正、协同下创新、贯通下提质等特征。

(二)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考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职业价值与发展能力关系到新常态下的人口红利转变为人力资本红利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是职业文化建设的指南针,需广泛延展载体,才能提升其深度、广度和效度。职业核心能力是除岗位专业能力外适应各岗位各职业转换的关键发展能力,是职业文化建设的猎枪。两者相融,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就业创业工作的科学创新,能系统地彰显职业文化特色,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提升职业发展软实力。

1.媒体渗透,全面拓展

  大学生是新媒体时代的最大受众群,其价值观的嬗变考验着教育工作者,更影响转型期人才质量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具有引领、凝聚、稳定、转换、自建等功能。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主流信仰缺失、社会认同出现危机的情况下,以其引入职场文化,引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能进一步提升广度、深度和效度。

2.“双核”共融,立足“三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软实力的内核,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职业核心能力是承载其他能力决定职业发展的依托和基础,是职业软实力。前者为后者的无形延伸,后者是前者的有形载体和物化,两者同存于现代职业文化体系。两者相融,正是立足发展、时代、实践,理实一体,知行合一。

3.科学创新,彰显特色,提升职业发展软实力

  软实力是人们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被人们称作职业发展的巧实力。价值体系作“定海神针”,核心能力培养作传承载体,两者相融,是在新时代下构建职业文化提升职业文化软实力的科学创新和特色彰显。

(三)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我国人才队伍建设思考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1、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世界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场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发生着变化,从重学历到重能力、重职业道德和价值观,人才的规格、内涵不断变化,日益丰富,“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和外语应用”等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忠诚、责任感、专业进取与创新、团队协作和职业规范”等职业道德、态度及其作为内核的价值观,成为现代企业、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

2、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能本社会人才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21新世纪,面对知识经济社会的挑战和能本社会的到来,我国十分重视人才工作,明确提出了能力建设的任务。在能力建设的目标中, 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重点课题《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按职业分类将能力划分为三个层次:专业技能、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这种种能力的分类中,职业的岗位专业能力是特定岗位所应具备的技能,历来为我们所重视,而职业的核心能力,那些跨专业、可转换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的能力,是今天知识经济社会里必不可少的十分重要的能力。

3、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

  2004年7月21日,《中国教育报》发表教育部高教司的调研报告――《学生素质是衡量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报告指出,2004年3月至12月,高教司组织对普通高等学校占半壁江山的经济类和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在社会需求状况调查中,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最需加强的是: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敬业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要交给学生“干粮”(专业技能),也要交给学生“猎枪”(核心能力),更要交给学生“指南针”(价值观)。没有干粮,无法上路;没有猎枪,难乎为继;没有指南针,就会方向错位,可能寸步难行。

(四)如何在高校中开展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

高校中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培养目标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观念塑造和能力塑造。

1.观念塑造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建设。新生进校第一学期往往对大学生活抱有无限憧憬,充满朝气,同时由于高中压力完全释放,所以心态放松但又过于自由,这时应当进行“收心”教育,让学生学习自我管理,规划好大学生涯,制定出学习计划。同时,可以适宜的引入拓展训练,加强学生间的团队协作意识,使学生们明白在大学里专业知识不是学习的全部内容,社会责任感和与人相处合作的技能同样重要。另一方面,挫折训练对于低年级学生也是必不可少的。刚进大学,有些同学感到现实中的大学生活和想象中有很大差距,感到很失望。这是十分正常的,毕竟每个人理想和期待不一样。另外,大学里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有些同学书本知识学得好,从小就是别人眼中的榜样,但到了大学,除了理论学习外,其他方面能力变得更为重要,这时某些同学就会感到黔驴技穷,有明显的挫败感,无比沮丧。同样,毕业生进入职场时也会遇到这样的困境,因此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中开展挫折训练能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正确的面对挫折,解决好问题。

2.能力塑造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中除了在心态上树立意识外,能力的提升更为关键。课程中应当包括个人素养、团队训练、沟通能力、个人成长等内容,培养通用核心技能,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职业装备”。高职教育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高,学生在实践中既要掌握专业技能又能获得职业核心能力。因此核心能力课程与专业课程可以同时融合在实践中。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市场营销专业面对的是客户,如何与人沟通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能力之一。除相关理论学习外,可定期组织营销实训周活动,每学期安排一到两周时间进行营销基本技能训练,学生可在校内商务实训中心、电子商务实训室、财会实训室、商贸谈判实训室以及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模拟、仿真、全真的基本技能训练。通过实训周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管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思维判断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经商道德规范,激发学习动机。

五、研究成效

  经过三年的探索研究,我院课题组成员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经济文化背景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工作中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进一步提高了我院师生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相关理论以及经济文化背景的认识

  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定位决定了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而服务和就业的途径是进入社会、行业和企业,因此,社会、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就直接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和目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在职业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已经成为职业教育者和企业的共识,探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就不能脱离社会、行业和企业对职业生人才的要求。本研究通过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经济文化背景”的深入研究,更多的人认识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新时期人才的重要性,唤起了教师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参与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

(二)提升了教师职业核心能力教学指导能力

  每一位参研教师均分担了部分课程教学设计任务,第一次培训课程团队老师共设计了36个小模块职场活动,5个大型主题活动“人文校园”、“绿色校园”、“数字化校园”、“职场零距离”“美食周策划”。通过参与学习、集体讨论备课、担任个性设计等环节,一方面深刻认识了职业核心能力,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自己的职业能力。同时在研究中形成了定期反思和总结的规范,每一次培训活动结束后,教师均要集中进行讨论,进行经验升华,反思不足和缺陷。

(三)有了新的教改突破,推动了学校教研的发展

职业核心能力包含了职业者在工作中所体现的团队合作、交流沟通、解决问题、信息处理等综合职业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可能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完成。需要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理实一体、知行合一行动导向为主体的多样化教法。在课题组组长的带动下,各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本课题的研究,通过参与,发现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学习理论,把理论和我校的教育教学特别是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提出了符合实际的解决办法,用这些办法解决了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使得教研起到了真正为教学服务的本质作用,从而使得参与课题的教师真真体会到了教研的现实意义,提高了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推动了学校教学研究的发展。

(四)拓展了教师的研究视野,形成了一些教研成果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形成课题论文多篇,如谭勇的《新常态下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经济文化背景研究》、赵崇平的《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考》、韩家胜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我国人才队伍建设思考》、赵季的《如何在高职院校中开展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和黄琳娜的《加强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等。这些论文均能围绕课题中心,从不同的角度做深入的理论探讨,并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这也为学校课题的深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本研究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1.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在各系的建设中发展不太均衡

目前,由于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存在认识上的差距,致使我院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在有些系部发展比较滞后,以此带动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在各系部呈现不平衡的发展,在今后的研究推广中,要加大均衡化建设的步子。

2.如何形成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制度机制

职业院校的学生之和核心能力培养是个系统工程,直接关系着未来产业工人的素养和竞争力。如何把这个系统建设好,运转好,单靠学校或者教师是无法胜任和完成的,因此,如何形成一种长效的培养机制和有效的培养制度,使企业、媒体、舆论环境和学校教育有效结合。这是我们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

3.如何形成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师资培养机制

职业院校的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所需要的师资力量是培养工作能否有效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多数学校或者教师都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没有较多的经验。此,如何从师资培养角度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以上问题,如未能效解决,还将会在一定时期内困扰着我院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方面的行进步伐。因此,虽然为期三年的课题研究已经结束,但我们在教研教改方面的探索却永无止境。我们还需继续推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使这一研究常态化,并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以此指导各专业的课程和教学改革,建设符合我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七、结论

在课题组组长与其他成员的不辍的耕耘下,课题的规划、组织、实施、总结等方面的责任得到具体化的落实,并进行了切实可行的实践研究,较深刻的认识了我国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经济文化背景,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打下了扎实基础。

课题组成员团队合作精神强。通过合理的研究方法,学校课题研究的教科研氛围浓厚,紧扣学生能力培养,加大了课程改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

课题研究目标正确,现实意义强。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推进高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切入点,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课题的研究成果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之处。

                                                          2015.8


上一篇: 子课题研究报告16:重庆商务职业学院下一篇: 技能人才短缺状况为何难以改变
关闭】【打印
注册担保风险管理师 | 注册信用认证咨询师 | 注册科技金融架构师 | 注册外汇投资分析师 | 注册融资租赁管理师 | 注册仓储金融管理师
注册钢贸融资分析师 | 注册股权投资分析师 | 注册担保人力管理师 | 注册典当管理师 | 注册农村资金互助管理师 | 注册资本市场管理师
Copyright © 1998-2011 www.ijrz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国家金融职业测评中心 联系电话:010--8648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