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全部信息
苏粤浙闽等沿海四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现状及启示

为了更好地推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启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并于2021年12月公布了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名单。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共有50个,18个省、3个自治区和3个直辖市的现代产业学院入选。其中,江苏省有10个现代产业学院入选,入围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广东省有7个现代产业学院入选,入围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上海市和辽宁省各有3个现代产业学院入选,入围数量位居全国第三;浙江省等7个省份各有2个现代产业学院入选,入围数量位居全国并列第四;福建省等13个省份各有1个现代产业学院入选,入围数量位居全国并列第五。本文重点研究分析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福建省等沿海四省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情况,以期汲取可供其他省市参考借鉴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经验。

 

一、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情况分析

 

(一)入选高校情况:非“双一流”应用型高校占比74%

 

50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入选的“双一流”高校有13所,占比26%。非“双一流”高校入选37个,占比74%。江苏省入选的10所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只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师范大学2所是“双一流”高校,非“双一流”高校占比80%。广东省入选的7所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只有广州医科大学是“双一流”高校,非“双一流”高校占比86%。浙江省和福建省入选的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非“双一流”高校占比达100%。

 

(二)对接产业情况:服务支柱产业覆盖率高达90%

 

从整体上讲,首批50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涉及智能制造、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以及医药、交通等诸多领域。其中智能制造占比10%,人工智能、微电子各占比6%,大数据、机器人、葡萄酒、智能汽车各占比4%,其他均占比2%,见表1所示。

 

 

首批现代产业学院覆盖了除房地产业外的中国的十大支柱产业(十大产业分别是有色金属产业、汽车产业、钢铁产业、装备制造业、公司电子信息产业、纺织业、船舶制造业、石油化工业、房地产业、轻工业),首批现代产业学院服务支柱产业覆盖率达到90%。冠以“智能”二字的现代产业学院多达15个,如深圳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等。信息产业方面的学院也相对较多,包括上海大学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南通大学通科微电子学院等。从对接产业情况来看,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着力瞄准当下前沿、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的行业和领域,被冠以“现代产业”恰如其分。

 

 

二、苏粤浙闽四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情况分析

 

(一)建设基础对比分析

 

建设基础主要从启动建设时间和现代产业学院立项数量两个维度进行对比。
 

 


 

1.从启动建设时间对比分析

 

广东省是全国较早启动省级产业学院建设的省份,于2018年7月就率先出台《关于推进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建设的若干意见》,并在同年就全面启动省级产业学院立项工作。江苏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启动时间虽稍晚于广东省,但是比浙江和福建启动得更早些。江苏省于2020年1月发布《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指导意见》,并结合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分批组织遴选认定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还在国内率先提出了翔实的产业学院建设点认定指标。由于广东省和江苏省省级产业学院的启动时间早于其他省份,通过省级产业学院项目培育孵化,有效助推了省级产业学院的发展,因此在首批国家级产业学院立项申报中,江苏和广东两省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基础普遍较好。而浙江和福建两省的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启动时间相对较晚,福建省于2021年10月印发《福建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分批建设30个左右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并于2022年6月公示了福建省现代产业学院立项建设名单。浙江省于2021年12月公示浙江省2021年省级重点支持产业学院建设点名单。广东和江苏两省提前规划布局并尽早启动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做法值得参考借鉴。
 

 

 

2.从省级现代产业学院

立项数量对比分析

 

截至2022年4月,江苏省共有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10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30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涉及举办高校25所。广东省共有40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和7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浙江省现有2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和2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福建省现有1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和2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的立项数量多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所在省份对现代产业学院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获得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立项后,相关院校一般可以获得省级财政和地方财政的配套支持,对于推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和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产业结构耦合度分析

 

李克强总理在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要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四省的现代产业学院布局与所在省份的产业结构是否契合,关系到教育链、人才链是否可以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结合苏粤浙闽四省政府官网发布的“十四五”制造业发展规划和四省教育厅官网披露的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相关信息,本文对四省的现代产业学院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度进行分析。

 

 

1.四省产业结构分析

 

经统计,江苏、广东、浙江、福建等四省2017年至2021年生产总值及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如图1~4所示。

 

 
 

 

近5年来,江苏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总体表现为第一、二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高。2021年江苏省GDP迈上11万亿元新台阶,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是4722.4亿元、51775.4亿元、59866.4亿元。江苏省第一、二、三产业近5年生产总值平均占比分别是4.4%、44.3%、51.3%。广东省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突破124369.67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是5003.66亿元、50219.19亿元、69146.82亿元,广东省第一、二、三产业近5年生产总值平均占比分别是4.1%、40.9%、55.0%。浙江省的产业层次从“二、三、一”向“三、二、一”方向转变,浙江省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总量为73516.00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是3566.00亿元、29413.14亿元、38994.59亿元,浙江省第一、二、三产业近5年生产总值平均占比分别是3.8%、42.0%、53.7%。福建省2021年生产总值48810.36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897.74亿元、22866.32亿元、23046.30亿元,福建省第一、二、三产业近5年生产总值平均占比分别是6.4%、47.6%、46.0%。


 

 

2.现代产业学院布局与产业

结构耦合度分析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提江苏省在“十四五”期间要全力打造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物联网、高端新材料、高端纺织、生物医药、新型医疗器械、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信息通信、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节能环保、绿色食品、核心软件、新兴数字产业等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钢铁、石化、轻工和建材等重点行业升级,做强集成电路、轨道交通、5G、新型医疗器械等优势产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新兴产业。江苏省30个省级重点产业学院,服务新兴数字产业、高端装备等产业集群的现代产业学院占比16.7%,服务生物医药的现代产业学院占比13.3%,服务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产业集群的现代产业学院占比10%,服务信息通信产业集群的现代产业学院占比6.7%,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轻工和建材、绿色食品、节能环保、核心软件、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高端纺织、电竞、轨道交通等产业或产业集群的现代产业学院各占比3.3%。江苏省服务第一、二、三产业的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占比分别是3.3%、40%、56.7%。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广东省在“十四五”期间要巩固提升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等10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前瞻布局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激光与增材制造、数字创意、安全应急与环保、精密仪器设备等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发展卫星互联网、光通信与太赫兹、干细胞、超材料、天然气水合物、可控核聚变—人造太阳等6大未来产业。广东省现代产业学院中服务信息技术产业的产业学院占比10%,服务智能制造、现代农业、大数据产业的产业学院各占比5%,服务中药、智能装备、智慧冷链、新能源、先进制造、金融科技、时尚创意、石油化工、生命健康、集成电路设计、基因科技、服装、电子信息、半导体等各占比2%。浙江省政府印发《浙江省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新材料、高端装备、节能环保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巩固升级汽车、绿色石油化工、现代纺织、智能家居等优势产业,谋划布局第三代半导体、类脑芯片、柔性电子、量子信息、物联网、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未来产业。浙江省现代产业学院服务产业情况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占比13%,高端装备占比10%,高性能医疗器械、机器人各占比7%,生命健康服务、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各占比6%,轨道交通、国际物流、节能环保、金融业、跨境电商、绿色石油化工、数字经济、数字贸易、现代纺织、乡村振兴产业、影视产业等各占比3%。浙江省现有的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服务第一、二、三产业的占比分别是3%、41%、56%。福建省印发《“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规划》明确提出要做强电子信息和数字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现代纺织服装等4个万亿主导产业;提升食品加工、冶金、建材、特色轻工等4个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海洋高新等6个前沿新兴产业。福建省现代产业学院服务产业情况是智能制造、食品占比14.29%,茶业、人工智能各占比9.52%,高端装备、工程数字化管理、机械装备行业、矿业、绿色化工新材料、钢铁、软件与服务、石油化工、数字经济、通讯行业、智慧文旅、智能信息技术各占比4.76%。福建省现有的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服务第一、二、三产业的占比分别是32%、41%、27%。

 

为了更好地对苏粤浙闽四省的现代产业学院布局和产业结构耦合度进行分析,本文选取了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布局结构作为现代产业学院布局的一级指标,选取了产值结构作为产业结构的一级指标,并选取了6个二级指标(表2)。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福建省的统计局官网和教育厅官网,时间跨度是2017—2021年。

 

 

首先采用极差法对6个二级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原始指标的标准值。然后计算出原始指标标准值的均值和标准差,再计算出指标的变异系数,计算出现代产业学院布局和产业结构的结构水平,最后算出现代产业学院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耦合度。经计算,苏粤浙闽四省的省级产业学院布局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度分别是0.997830、0.999997、0.999732、0.985668,见表3所示。

 

 

分析数据显示,广东省的现代产业学院布局与广东省的产业结构耦合度最高,浙江省和江苏省次之,福建省的耦合度较其他三省略低。

 

(三)建设模式对比

 

一是凸显省域特色的建设模式。江苏、广东、浙江、福建等沿海四省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各有特色,广东和福建是比较典型的以省域为单位进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探索的省份。广东和福建两省均在省级政策文件中明确以“省名+模式”的方式对建设模式进行冠名,如,福建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于2021年10月联合印发《福建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福建模式”。而江苏省和浙江省则没有直接以省名来对本省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统一命名。使用“省名+模式”的建设模式需要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形成本省域范围内普遍认可并切实可行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这种以省域命名的建设模式可以较好整合本省的资源,可以快速地推广富有省域特色的建设经验,并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较大的品牌效应。如,广东省结合新工科建设,通过统筹谋划现代产业学院布局,面向产业整合学科专业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共生型产业学院建设路径,形成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之“广东模式”。

 

二是凸显利益相关者不同组合的建设模式。现代产业学院的利益相关者包括院校、政府、行业、企业、研究院等。江苏省的建设模式就是比较典型的以利益相关者的不同组合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的范例。从对江苏省30个入选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模式进行分析,江苏省目前已经形成校企共建、政校企共建、校行企共建、政校行企共建、政校研企共建、校—研究院共建等多种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其中应用“校企共建模式”的有16个,占比53.3%;应用“政校企共建模式”的有7个,占比23.3%;应用“校行企共建模式”的有3个,占比10%,其他模式共占比13.3%。以利益相关者的不同组合来探索现代产业建设模式,可以较好地发挥现代产业学院利益相关者的建设主体地位和积极性,赋予现代产业学院更多的建设自主性,也更容易产生校本特色。

 

(四)推进政策对比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于2020年印发《关于促进本科高校加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指导意见》,江苏省教育厅于2020年印发《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指导意见》,广东省教育厅于2018年印发《关于推进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建设的若干意见》,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1年9月联合印发《福建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总体方案》。以上4份政策文件是四省产业学院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现对这4份政策文件的总体目标、建设原则、建设任务、保障措施进行对比分析。

 

一是总体目标对比。江苏省把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和省品牌专业建设相结合,准备依托现代产业学院形成产学深度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资源与成果共建共享。广东省则旗帜鲜明的提出要通过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构建产学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形成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广东模式。浙江省注重引导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布局服务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技术,着力形成产教融合发展新格局,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福建省注重引导现代产业学院服务福建省“六四五”产业新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建模式”。四个省份的总体目标设定,浙江和福建较好地凸显现代产业学院布局应服务本省产业体系布局的思路。江苏和广东的总体目标设定均较好地凸显了产学深度合作协同育人,并形成长效机制或模式的思路。

 

二是建设原则对比。江苏省和广东省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原则均为4个,浙江省和福建省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原则均为3个。对四省的建设原则进行词频分析可知,“产业”“融合发展”各出现4次,属于最高频词;“育人为本”“服务”“共建”各出现3次;“共管”“共享”各出现2次,“产学”“产教”“创新”等17个词汇各出现1次。从词频分析可知,四省均强调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应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且现代产业学院的落脚点应该是育人为本,现代产业学院的管理应该本着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

 

三是建设任务对比。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任务均为6个,福建省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任务共有7个。对四省的建设任务进行词频分析可知:“创新”出现6次,属于最高频词汇;“机制”“建设”“校企”“实训”“平台”各出现4次;“打造”出现3次;“学科专业”“双师型”“大学生”“创业”“教育”“共建”各出现2次,“政企”“一流”“国际化”等12个词汇各出现1次。从分析可知,四省均希望通过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重点推动创新发展,形成治理机制,打造校企实训平台,加强学科建设,打造双师队伍。

 

四是建设保障对比。江苏省、广东省、福建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保障措施均为3点,浙江省的建设保障措施共有7点。从保障措施的数量来看,浙江省的建设保障措施最多。对四省的建设保障进行词频分析可知:“机制”出现4次,属于最高频词汇;“产业”“学院”各出现3次;“经费”出现2次;“管理体制”“理事会”“人事评聘”“薪资”“绩效”等各出现1次。从分析可知,机制建设对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而言至关重要,在建设过程中加大经费的投入,对现行的管理体制、人事评聘、薪酬绩效等进行必要改革,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三、苏粤浙闽四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启示

 

(一)加强顶层设计,引导错位发展

 

做强做大做好现代产业学院,单靠院校和企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布局引领。从首批50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的分布情况来看,江苏省和广东省之所以能够名列前茅,与这2个省的教育主管部门提前布局,提前做好省级规划,引导本省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积极与本省的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对接关系密切。

 

(二)深化产教融合,赋能产业升级

 

广东、江苏、浙江三省的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都与产业深度融合,主动为省域产业转型升级赋能。广东省的现代产业学院布局重点服务二、三产业发展,积极助力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为广东省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江苏省的产业学院建设结合产业学院所在区域城市的不同产业发展重点,为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和智力支持。浙江省的现代产业学院布局服务浙江省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第一、二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助力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人工智能、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的发展。

 

(三)完善管理机制,促进四链融合

 

对江苏、广东、浙江、福建四省的现代产业学院省级推进政策文件做词频分析,“机制”在“建设任务”和“保障措施”中均出现4次,属于高频词。由此可见,完善现代产业学院的管理制度不仅是现代产业学院的重要建设任务,更是推动现代产业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现代产业学院可以按照“政府引导、高校主导、多元参与”的建设思路,充分发挥高校与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双方或多方作用,探索构建政行企校合作长效机制与运行机制。如,现代产业学院可以建立健全理事会制度,明确各参与主体的主要任务、权利义务、合作期限等,赋予现代产业学院改革所需的人权、事权和财权,不断完善现代产业学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和内部治理机制。强化共建共管,推动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教材、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师资团队,共享资源、共育人才、共享基地,实现共建共享共赢、互惠互利,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四)创新人才培养,深化内涵建设

 

通过国家级和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立项建设,引导高校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和特色产业群,进一步深化产业学院内涵建设。一是多方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学生职场软能力,强化岗位群胜任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能力为重点,引导现代产业学院的利益相关者深度参与并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实践实习基地等,体现产业特色和学科前沿,引入产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校企可以联合设置行业前沿类嵌入式课程,推行合作式、任务式、项目式教学,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整合多主体创新要素和资源,实现知识复合和跨界融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路径。二是打造服务产业的一流专业。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积极对接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急需紧缺学科专业,聚焦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以产业应用为导向,优化和升级传统专业,建设一批与产业对接深、优势特色鲜明、社会认可度高的一流专业和专业群。三是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现代产业学院为试验点,支持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到高校任教,打造高素质“双师结构”型师资队伍。推动高校与大中型企业、地方政府、行业机构等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承担师资交流、培训、研讨等业务。四是构建“政企校研”四位一体的实习实训平台。采取“引企进校”“引企入教”“校企共建”等方式,共同建设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等实习实训平台,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实习;鼓励高校与社会资源对接,引入产业先进设备、应用软件、前沿技术课程和教学服务;鼓励企业、研究所、地方政府将产业问题、技术革新项目作为产业学院课题来源、大学生和研究生毕业设计(论文)、实习报告的选题,让学生贴近行业,提高实战经验和掌握行业动态。五是提升国际化水平。鼓励高校面向“一带一路”招生和促进国际合作,引进优质海外教育资源,吸引更多优质国际学生来华学习和交流。探索符合国情、对外开放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和协同创新模式,鼓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丝路学院和教育合作平台。构建国际合作网络,鼓励高校和国际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加强交流,推动一批中外院校和企业结对联合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

 

(五)加大经费投入,强化政策支持

 

在苏粤浙闽四省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中,浙江省的建设保障措施最多,从中可以感受到浙江省迫切想要办好现代产业学院的决心。江苏、广东、浙江三省均在省级文件中明确表示要加大对本省现代产业学院的经费投入,福建则更加注重强化政策支持。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明确要加大对本省现代产业学院的多元经费投入。高校可自筹经费,也鼓励行业、企业以独资或合资等方式积极参与产业学院建设,鼓励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形式,鼓励与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战略合作。政府的经费和政策支持,对于现代产业学院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现代产业学院还可实施教师分类考核和评聘制度,推行社会服务型的教师职称系列;制订企业人员兼职办法和评审标准,探索产业学院“双师型”教师的聘任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实践、技术服务等活动,积极探索教师薪资及绩效等改革制度,以此最大限度地激发现代产业学院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教师的成长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同呼吸共命运。支持现代产业学院招生,对现代产业学院办学成效突出的高校,可以酌情在招生计划上予以倾斜支持;现代产业学院可以单列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名额,提升产业人才培养层次和规模;对列入产教融合型的企业,可以委托现代产业学院进行“订单式”培养,进一步提高企业人员学历。

上一篇: 陈子季:富有新意、特色明显、影响深远一一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综述下一篇: 技能人才短缺状况为何难以改变
关闭】【打印
注册担保风险管理师 | 注册信用认证咨询师 | 注册科技金融架构师 | 注册外汇投资分析师 | 注册融资租赁管理师 | 注册仓储金融管理师
注册钢贸融资分析师 | 注册股权投资分析师 | 注册担保人力管理师 | 注册典当管理师 | 注册农村资金互助管理师 | 注册资本市场管理师
Copyright © 1998-2011 www.ijrz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国家金融职业测评中心 联系电话:010--8648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