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全部信息
新冠肺炎疫情视域下对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建议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战役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道防线,基层医疗卫生健康人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担当起健康守门人的使命,卫生健康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培训基层医疗卫生健康人才的重要责任,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对基层医疗卫生健康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医疗机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作用


1.社区、村镇疑似病例的筛查、发现及报告


为了缓解定点收治医院的压力,需要进行发热病人分级分类就医制度,将分诊前移到社区基层医疗机构。作为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基层医疗人员尤其是门诊医生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敏感性,准确掌握新冠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定义,既要在院内接诊病人过程中筛查发现并及时报告疑似病例,也要深入社区进行重点地点和重点人员的主动筛查,为后续及时采取医学观察、确诊和转诊提供依据。如发现有社区存在潜在暴发隐患,除立即报告外还应利用现有资源及时采取应急防控措施,如人员防护与控制和环境控制措施,使疫情控制在较小范围,不能等待120或者上级医院来人才开始行动,错过防控最佳时机。


2.参与和指导防控基层新冠肺炎疫情


根据传染病控制的基本规律,只有所有的病例和疑似病例都被隔离治疗,所有的密切接触者都留验观察一个最长潜伏期没有发病,疫情才会得到彻底控制。基层医疗卫生健康人员要参与和指导社区排查登记病人密切接触者,并按防控方案要求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留验观察,做到应收尽收,还要学习新型冠状病毒消毒技术指南,按指南的要求做好疫源地消毒并指导社区、村镇做好公共场所消毒工作。


3.社区新冠肺炎防护健康教育与防护技能指导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虽然有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宣传和健康教育途径,但要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防护教育和筛查,尤其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离不开社区医疗人员的现场健康教育和防护技能培训和指导,比如如何正确戴口罩、洗手,家庭常用消毒剂配制等现场示范和指导。对参与疫情联防联控的其他人员,基层医疗人员更要进行个人防护和体温监测、消毒等专业化的培训,使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落地,真正发挥实效。


4.隔离治疗轻症病例


在重点疫区,定点医院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应该及时学习掌握《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承担隔离治疗轻症病例的工作。发挥中医药的防控优势,按照中医常讲的治未病,“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早期介入、全程干预”,把新冠肺炎阻断在萌芽中。在新冠肺炎初期就开始吃上中药,防止由轻症转为重症。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公益性质的,本身不产生经济效益,需要国家财政投入来维持正常运转。目前国家对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的经费和人员保障不足,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基层医疗机构容易出现重临床而轻预防,在疾病预防方面又存在重慢性病而轻传染病;在传染病预防方面又存在重消化道传染病而轻呼吸道传染病的情况,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传染病预防的重点措施如“三管、二灭”:管水、管粪、管食品;灭蚊、灭蝇,主要都是针对消化道传染病的,呼吸道传染病除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肺结核外,对急性呼吸道疾病的预防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防控设施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和思想准备。存在在接诊患者过程中,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戴口罩,消毒和手卫生等控制制度执行不严格的问题。与此同时,基层卫生机构尤其是农村基层卫生机构的服务对象存在文化程度偏低,健康素养不高的情况,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意识淡漠,预防知识和技能普遍缺乏。



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卫生健康职业教育承担着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培训的重要任务,为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卫生健康职业人才,对优化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提供了人才支撑。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争中,基层医疗卫生健康人员发挥专业优势,在早期排查和发现疑似病例、快速报告、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疫源地和公共场所消毒、社区健康教育和培训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人才培养培训中还存在着供需失衡、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一)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培养供需失衡问题


卫生健康职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部分专业办学缺乏准入制度,单点招生规模过大,结构和层次不合理;培养的人才数量严重不足,质量参差不齐,不能满足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需求。健康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尚属发展阶段,职业岗位正在形成过程中,社会认可度不高,招生困难,相关专业人才行业紧缺。预防医学及公共卫生管理类专业区域发展不均衡,从2003年的非典到2020年的新冠肺炎,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短板始终没有很好补上,整个公共卫生系统在人员、技术、设备各方面都远远落后,这是导致我们缺乏防控大疫能力的根本性的原因。公共卫生工作领域不断扩大,尤其面向基层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但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专业实训实践条件、人文精神和职业精神培养、教学资源、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二)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培养中的质量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尚未有效融入卫生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


教学过程中重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培养,轻关爱病人、珍爱生命的职业操守培养;部分院校对立德树人教育重视不够,忽视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职业素养培养作用;仅以职业礼仪教育、职业习惯养成代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践育人的有效举措。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没有完全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毕业生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与职业素养要求尚有差距。


2.教学内容滞后于临床实践的发展


卫生职业院校存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临床标准不一致,存在校外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不达标,临床教学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与临床实际相脱节,课程教学内容和技术技能培养跟不上临床实践的发展,无法实现教学内容与临床实践同步更新。


3.临床实践教学基地严重不足,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2017年9月,卫生行指委组织对全国82所卫生职业院校调研显示,拥有附属医院的只有25所,约占30%;教学基地管理不规范,教学职能不明确,管理措施不到位,教学能力和水平不足。由于附属医院缺乏和教学基地带教能力较弱,致使临床实践教学薄弱,缺少课间见习,不能落实“早临床、多临床和反复临床”的医学教育要求,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培养有待提升。


4.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尚未成形


卫生职业院校专任专业课教师缺乏临床实践锻炼经历,临床教学能力不强。临床兼职教师缺乏到学校教学的保障机制,参与课堂教学和临床带教的热情不高,对教师临床实践提高和教学能力提升没有制度保障和政策激励,“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缓慢,不能适应卫生健康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三)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培养与使用机制问题


目前,国家层面医教协同机制已经形成,但是省(市)层面医教协同机制尚未全面建立,相关保障政策未能贯彻落实,尤其是校院(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尚未纳入区域发展规划,缺乏针对卫生健康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数量、结构、层次、区域规划和培养质量的具体规划和要求。部分省(市)卫生计生、中医药管理局、人社和教育等部门尚未形成协同推进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健康服务类专业相关人才培养涉及卫生计生、民政、商务、人社和教育等多个部门,但缺乏政府主导的协调机制。



对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建议


(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构建卫生健康课程育人体系


以“健康中国”为依托,以健康教育为出发点,开发“健康文化”“医学叙事”系列课程。遵循卫生健康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遴选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舍小家,为大家”最美“逆行者”典型事迹制成微课、微视频、微课程,推出“讲好励志故事”微访谈,通过校友、名师、乡医等身边榜样的人生经历,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使命担当。遴选大学生心理与健康教育、国防教育、法纪安全教育、创新创业等“育人示范课程”,培养学生“理解病人、关爱病人、促进健康、乐于奉献”的人文情怀。


在基层卫生健康人才的培养中,重视生命教育课的开设。在新冠肺炎爆发时期,人们惶恐不安,尤其是亲历身边人感染甚至死亡者,常常不知所措且留下长期的心理阴影。当每个人都直面危机感之时,才会深刻感受到生命教育的可贵。可是长期以来卫生健康职业院校的课堂对生命教育不够重视,在新冠肺炎疫情全民阻击战中,更多的人才会明白:只有实施正确充足的生命教育,受教育者才更懂得敬畏生命和珍惜生命;更有动力去学习必备的生存技能以保护生命;更注重养成健康生活和积极锻炼习惯以更好延续生命[4]。


(二)构建专业群,打造基层公共卫生人才培养高地


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不难看到,公共卫生防疫人才严重短缺,基层公共卫生防疫人才总量缺口更大,要尽快解决公共卫生与防疫人才不足的问题,解决基层卫生健康人才缺乏问题必须依靠卫生健康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卫生健康职业院校中设有公共卫生管理与预防医学专业比重很低,同时我国卫生健康职业院校的公共卫生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重预防、轻应急。一旦涉及应急防疫,就涉及医、文、理、工、经的融合,涉及政治、经济、公共管理等多个专业的交叉,所以建议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管理等相关专业构建公共卫生专业群,通过大数据采集、分析及应用,准确把握健康与公共卫生发展高端技术,推进专业群建设精准供需匹配,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促进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现有公共卫生类专业群的课程设置应该做大调整,重视应急防疫方面的教育,真正发挥人才培养在基层公共卫生与防疫领域的引领作用,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三)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推广使用中医适宜技术


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中医药治疗深入参与,扩大了救治面。湖北省临床治疗中,中医药参与率75%以上,其他地区超过90%,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国家层面,建立了中西医联合救治新型冠状肺炎的会诊制度,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救治方案,提高救治质量,减少死亡,减少重症变成危重症的发生率。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发挥了独特资源优势,建议加大基层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力度,重视在基层推广使用中医适宜技术。一是在卫生健康职业教育中增加中医中药类专业布点,扩大招生规模,为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村卫生室提供充足的中医药人才保障;二是在医药卫生类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加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适宜技术》等相关课程,针对基层卫生健康人厚植中医情怀;三是加大针对基层的中西医结合、中医适宜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取其精华,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推动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


(四)规范实践教学,提高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临床问题能力


在基层卫生健康人才的培养中要以“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原则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提高“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意识,做到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坚持工学结合,规范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按标准配置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提高教学能力。以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强化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强化临床思维和技能训练。落实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制度,让学生真正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人才培养方案中临床实践课时数要达到60%以上,主要临床课程与临床(课间)见习的学时比应达到1∶1。探索建立顶岗实习岗位注册制度和发放实习岗位执照的办法,规范顶岗实习中教学查房、病例讨论、讲座等教学环节考核管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推行1+X证书制度,赋能基层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战役中,全国各地的基层医护人员奋战在第一线,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感人至深。卫生健康职业教育培养了大量合格的助理全科医生和护士,他们具有救死扶伤的仁心仁术,专业教育的成就令人自豪。在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培养中要继续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根本,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深化复合型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书证融通、育训结合”。率先开展 “现场救护”和“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着力培养一批基层急需、技术高超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建议“现场救护”和“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仅在卫生健康类专业中试点实施,在其他类型的职业教育中也要大力推广,反复提醒公众做好自我防护,如何规范地戴口罩、如何正确地勤洗手、如何使用合适的防护药物,不断提高公众卫生健康科学素质。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应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健康委员会等行业部门开展深入合作,开发实施“红十字救护员”“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师”“现场救护师”等培训项目,建设“线上线下结合”配套培训资源,构建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培训项目等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学分转换机制,建立学生个人“学分银行”。


(六)健全基层卫生健康人才激励政策,提高岗位吸引力


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关心爱护基层卫生健康技术人员的身心健康,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改革完善基层卫生健康技术人员的薪酬制度。要加大对优秀基层卫生健康技术人员的宣传力度,弘扬先进事迹。在全国各卫生职业院校普遍开展“最美乡医进校园”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优化基层卫生健康技术人员职业生涯发展途径。要全面落实国家对助理全科医生的“县管乡聘村用”等各项优惠政策[5],对于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要采取定期轮岗、优先选聘等形式提升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交流任职。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战役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道防线,基层医疗卫生健康人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担当起健康守门人的使命,卫生健康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培训基层医疗卫生健康人才的重要责任,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对基层医疗卫生健康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医疗机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作用


1.社区、村镇疑似病例的筛查、发现及报告


为了缓解定点收治医院的压力,需要进行发热病人分级分类就医制度,将分诊前移到社区基层医疗机构。作为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基层医疗人员尤其是门诊医生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敏感性,准确掌握新冠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定义,既要在院内接诊病人过程中筛查发现并及时报告疑似病例,也要深入社区进行重点地点和重点人员的主动筛查,为后续及时采取医学观察、确诊和转诊提供依据。如发现有社区存在潜在暴发隐患,除立即报告外还应利用现有资源及时采取应急防控措施,如人员防护与控制和环境控制措施,使疫情控制在较小范围,不能等待120或者上级医院来人才开始行动,错过防控最佳时机。


2.参与和指导防控基层新冠肺炎疫情


根据传染病控制的基本规律,只有所有的病例和疑似病例都被隔离治疗,所有的密切接触者都留验观察一个最长潜伏期没有发病,疫情才会得到彻底控制。基层医疗卫生健康人员要参与和指导社区排查登记病人密切接触者,并按防控方案要求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留验观察,做到应收尽收,还要学习新型冠状病毒消毒技术指南,按指南的要求做好疫源地消毒并指导社区、村镇做好公共场所消毒工作。


3.社区新冠肺炎防护健康教育与防护技能指导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虽然有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宣传和健康教育途径,但要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防护教育和筛查,尤其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离不开社区医疗人员的现场健康教育和防护技能培训和指导,比如如何正确戴口罩、洗手,家庭常用消毒剂配制等现场示范和指导。对参与疫情联防联控的其他人员,基层医疗人员更要进行个人防护和体温监测、消毒等专业化的培训,使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落地,真正发挥实效。


4.隔离治疗轻症病例


在重点疫区,定点医院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应该及时学习掌握《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承担隔离治疗轻症病例的工作。发挥中医药的防控优势,按照中医常讲的治未病,“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早期介入、全程干预”,把新冠肺炎阻断在萌芽中。在新冠肺炎初期就开始吃上中药,防止由轻症转为重症。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公益性质的,本身不产生经济效益,需要国家财政投入来维持正常运转。目前国家对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的经费和人员保障不足,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基层医疗机构容易出现重临床而轻预防,在疾病预防方面又存在重慢性病而轻传染病;在传染病预防方面又存在重消化道传染病而轻呼吸道传染病的情况,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传染病预防的重点措施如“三管、二灭”:管水、管粪、管食品;灭蚊、灭蝇,主要都是针对消化道传染病的,呼吸道传染病除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肺结核外,对急性呼吸道疾病的预防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防控设施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和思想准备。存在在接诊患者过程中,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戴口罩,消毒和手卫生等控制制度执行不严格的问题。与此同时,基层卫生机构尤其是农村基层卫生机构的服务对象存在文化程度偏低,健康素养不高的情况,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意识淡漠,预防知识和技能普遍缺乏。



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卫生健康职业教育承担着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培训的重要任务,为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卫生健康职业人才,对优化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提供了人才支撑。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争中,基层医疗卫生健康人员发挥专业优势,在早期排查和发现疑似病例、快速报告、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疫源地和公共场所消毒、社区健康教育和培训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人才培养培训中还存在着供需失衡、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一)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培养供需失衡问题


卫生健康职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部分专业办学缺乏准入制度,单点招生规模过大,结构和层次不合理;培养的人才数量严重不足,质量参差不齐,不能满足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需求。健康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尚属发展阶段,职业岗位正在形成过程中,社会认可度不高,招生困难,相关专业人才行业紧缺。预防医学及公共卫生管理类专业区域发展不均衡,从2003年的非典到2020年的新冠肺炎,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短板始终没有很好补上,整个公共卫生系统在人员、技术、设备各方面都远远落后,这是导致我们缺乏防控大疫能力的根本性的原因。公共卫生工作领域不断扩大,尤其面向基层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但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专业实训实践条件、人文精神和职业精神培养、教学资源、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二)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培养中的质量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尚未有效融入卫生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


教学过程中重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培养,轻关爱病人、珍爱生命的职业操守培养;部分院校对立德树人教育重视不够,忽视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职业素养培养作用;仅以职业礼仪教育、职业习惯养成代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践育人的有效举措。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没有完全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毕业生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与职业素养要求尚有差距。


2.教学内容滞后于临床实践的发展


卫生职业院校存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临床标准不一致,存在校外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不达标,临床教学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与临床实际相脱节,课程教学内容和技术技能培养跟不上临床实践的发展,无法实现教学内容与临床实践同步更新。


3.临床实践教学基地严重不足,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2017年9月,卫生行指委组织对全国82所卫生职业院校调研显示,拥有附属医院的只有25所,约占30%;教学基地管理不规范,教学职能不明确,管理措施不到位,教学能力和水平不足。由于附属医院缺乏和教学基地带教能力较弱,致使临床实践教学薄弱,缺少课间见习,不能落实“早临床、多临床和反复临床”的医学教育要求,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培养有待提升。


4.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尚未成形


卫生职业院校专任专业课教师缺乏临床实践锻炼经历,临床教学能力不强。临床兼职教师缺乏到学校教学的保障机制,参与课堂教学和临床带教的热情不高,对教师临床实践提高和教学能力提升没有制度保障和政策激励,“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缓慢,不能适应卫生健康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三)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培养与使用机制问题


目前,国家层面医教协同机制已经形成,但是省(市)层面医教协同机制尚未全面建立,相关保障政策未能贯彻落实,尤其是校院(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尚未纳入区域发展规划,缺乏针对卫生健康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数量、结构、层次、区域规划和培养质量的具体规划和要求。部分省(市)卫生计生、中医药管理局、人社和教育等部门尚未形成协同推进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健康服务类专业相关人才培养涉及卫生计生、民政、商务、人社和教育等多个部门,但缺乏政府主导的协调机制。



对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建议


(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构建卫生健康课程育人体系


以“健康中国”为依托,以健康教育为出发点,开发“健康文化”“医学叙事”系列课程。遵循卫生健康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遴选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舍小家,为大家”最美“逆行者”典型事迹制成微课、微视频、微课程,推出“讲好励志故事”微访谈,通过校友、名师、乡医等身边榜样的人生经历,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使命担当。遴选大学生心理与健康教育、国防教育、法纪安全教育、创新创业等“育人示范课程”,培养学生“理解病人、关爱病人、促进健康、乐于奉献”的人文情怀。


在基层卫生健康人才的培养中,重视生命教育课的开设。在新冠肺炎爆发时期,人们惶恐不安,尤其是亲历身边人感染甚至死亡者,常常不知所措且留下长期的心理阴影。当每个人都直面危机感之时,才会深刻感受到生命教育的可贵。可是长期以来卫生健康职业院校的课堂对生命教育不够重视,在新冠肺炎疫情全民阻击战中,更多的人才会明白:只有实施正确充足的生命教育,受教育者才更懂得敬畏生命和珍惜生命;更有动力去学习必备的生存技能以保护生命;更注重养成健康生活和积极锻炼习惯以更好延续生命[4]。


(二)构建专业群,打造基层公共卫生人才培养高地


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不难看到,公共卫生防疫人才严重短缺,基层公共卫生防疫人才总量缺口更大,要尽快解决公共卫生与防疫人才不足的问题,解决基层卫生健康人才缺乏问题必须依靠卫生健康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卫生健康职业院校中设有公共卫生管理与预防医学专业比重很低,同时我国卫生健康职业院校的公共卫生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重预防、轻应急。一旦涉及应急防疫,就涉及医、文、理、工、经的融合,涉及政治、经济、公共管理等多个专业的交叉,所以建议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管理等相关专业构建公共卫生专业群,通过大数据采集、分析及应用,准确把握健康与公共卫生发展高端技术,推进专业群建设精准供需匹配,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促进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现有公共卫生类专业群的课程设置应该做大调整,重视应急防疫方面的教育,真正发挥人才培养在基层公共卫生与防疫领域的引领作用,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三)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推广使用中医适宜技术


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中医药治疗深入参与,扩大了救治面。湖北省临床治疗中,中医药参与率75%以上,其他地区超过90%,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国家层面,建立了中西医联合救治新型冠状肺炎的会诊制度,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救治方案,提高救治质量,减少死亡,减少重症变成危重症的发生率。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发挥了独特资源优势,建议加大基层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力度,重视在基层推广使用中医适宜技术。一是在卫生健康职业教育中增加中医中药类专业布点,扩大招生规模,为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村卫生室提供充足的中医药人才保障;二是在医药卫生类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加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适宜技术》等相关课程,针对基层卫生健康人厚植中医情怀;三是加大针对基层的中西医结合、中医适宜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取其精华,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推动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


(四)规范实践教学,提高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临床问题能力


在基层卫生健康人才的培养中要以“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原则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提高“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意识,做到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坚持工学结合,规范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按标准配置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提高教学能力。以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强化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强化临床思维和技能训练。落实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制度,让学生真正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人才培养方案中临床实践课时数要达到60%以上,主要临床课程与临床(课间)见习的学时比应达到1∶1。探索建立顶岗实习岗位注册制度和发放实习岗位执照的办法,规范顶岗实习中教学查房、病例讨论、讲座等教学环节考核管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推行1+X证书制度,赋能基层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战役中,全国各地的基层医护人员奋战在第一线,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感人至深。卫生健康职业教育培养了大量合格的助理全科医生和护士,他们具有救死扶伤的仁心仁术,专业教育的成就令人自豪。在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培养中要继续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根本,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深化复合型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书证融通、育训结合”。率先开展 “现场救护”和“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着力培养一批基层急需、技术高超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建议“现场救护”和“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仅在卫生健康类专业中试点实施,在其他类型的职业教育中也要大力推广,反复提醒公众做好自我防护,如何规范地戴口罩、如何正确地勤洗手、如何使用合适的防护药物,不断提高公众卫生健康科学素质。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应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健康委员会等行业部门开展深入合作,开发实施“红十字救护员”“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师”“现场救护师”等培训项目,建设“线上线下结合”配套培训资源,构建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培训项目等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学分转换机制,建立学生个人“学分银行”。


(六)健全基层卫生健康人才激励政策,提高岗位吸引力


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关心爱护基层卫生健康技术人员的身心健康,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改革完善基层卫生健康技术人员的薪酬制度。要加大对优秀基层卫生健康技术人员的宣传力度,弘扬先进事迹。在全国各卫生职业院校普遍开展“最美乡医进校园”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优化基层卫生健康技术人员职业生涯发展途径。要全面落实国家对助理全科医生的“县管乡聘村用”等各项优惠政策[5],对于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要采取定期轮岗、优先选聘等形式提升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交流任职。

上一篇: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就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答记者问下一篇: 奢侈品品牌Coach
关闭】【打印
注册担保风险管理师 | 注册信用认证咨询师 | 注册科技金融架构师 | 注册外汇投资分析师 | 注册融资租赁管理师 | 注册仓储金融管理师
注册钢贸融资分析师 | 注册股权投资分析师 | 注册担保人力管理师 | 注册典当管理师 | 注册农村资金互助管理师 | 注册资本市场管理师
Copyright © 1998-2011 www.ijrz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国家金融职业测评中心 联系电话:010--8648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