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全部信息
中职语文学业质量标准及其应用

目录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6期

中职语文学业质量标准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简称中职语文课标)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与学及评价的基本依据。要科学运用中职语文学业质量标准,就要理解其基本结构和特点,领会中职语文学业质量标准和中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关系,把握中职语文学业评价及考试命题改革的重点,为实现教、学、评的有机衔接并形成育人合力提供保障。



一、内容和结构:细化学业成就表现


(一)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本框架


中职语文学业质量标准的内容以中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这四个方面为基本框架,以其为观测点,分别描述中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学业成就表现。研制组在开展中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测试的基础上,根据中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语文教育的客观实际及学生学力的真实水平,将中职语文学业质量划分为可供操作的两个水平等级,并分别描述四个观测点在两个等级水平方面的具体表现。


(二)描述学业成就的关键特征


素养是人的内在能力和品质,具有综合性和内隐性,难以像知识和技能那样直接测试,只有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在解决问题的具体言语活动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才能通过具体的言语行为表现出来,才能进行有效的评价与测试。因此,描述语文学业质量水平,就是要描述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性的“言语活动”,描述言语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方面的关键特征。


关键特征需要根据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和提炼。以语言理解与运用素养为例,语言学习从积累开始,积累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语言材料,即字词句篇等材料,一个是言语活动经验,即听说读写的经验。所以,中职语文课标中“课程目标”第一条就明确提出要“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


积累有三个水平层次。第一个是低水平的简单积累,积累的材料和经验不分彼此,胡乱堆集,调用困难。积累的是静态的语言现象,直接影响使用的效率。第二个水平是结构化的,材料分类存放,形成体系,方便调用。因此,语言理解与运用素养的第一个关键特征就是积累与整合,对积累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进行系统梳理。第三个水平是材料和经验与具体情境相联系,直接作用于现实情境,用以解决具体问题,积累的是活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学习者在不断地运用积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语感,形成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知能力,逐步理解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特点,把握语理,从而“认识和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这就是语言理解与运用素养的第二个关键特征——语感与语理。两者相互促进,语感强,很容易把握语理,掌握了语理,更容易增强语感。


在语言学习中,积累只是手段和途径,目的是运用。传统教学关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即是什么和怎么做的知识。这两类知识是构成课程的基本“骨架”,非常重要,但因为都是静态的知识,还远远不能解决问题。现代认知心理学在关注这两类知识的同时,强调策略性知识,即关于情境、条件的知识,重在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应该怎么做或怎么想。情境教学理论认为,只有在具体情境中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中职语文课标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具体的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等活动中形成与发展,并通过真实、多样的语言运用情境反映出来。” “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


因此,学业质量标准提出,“能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需要进行表达与交流”,“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开展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这就是语言理解与运用素养的第三个关键特征——语境与交流。现行的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缺少的就是策略性知识,知识与情境相互割裂,学不致用,这正是长期以来导致语文教学少慢差费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要回归情境,回归情境之中的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完成情境中的言语实践任务的过程中,获取和运用知识,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和言语系统。现代认知心理学还强调元认知经验,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控自己认知活动的经验,以判断做得如何,规划怎样做得更好,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益。


从语言理解与运用的三大关键特征来看,语言学习遵循了一个基本规律,即从语言现象开始,到掌握语言规律,再到语言运用。语文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语言现象、语言规律,来解决具体问题。


我们以语言理解与运用素养为例,分析了描述学业成就关键特征的基本方法。按照这种思路和方法,中职语文课标描述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素养的关键特征(表1)。



二、特点与优势:体现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及变化情况


(一)注重整体性


中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与形成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内在的联系,不可割裂。“学业质量水平”列表中分开描述是为了有所侧重地体现中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每个要素的学业成就表现。但是“语言理解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思维、审美、文化方面的发展都建立在语言理解与运用的基础之上,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因此,“学业质量水平”将思维、审美、文化方面的水平变化情况及要求,放置在语言理解与运用的过程中去描述,将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语文关键能力的具体表现融合在一起,既突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与要求,又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性、综合性。如,描述思维、审美、文化的素养表现时,强调“文本”“语境”“在表达时”“在言语实践中”等,意在强调在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的活动过程中,评价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水平及变化情况。


(二)体现进阶性


学业质量水平的两个等级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由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发展,具有进阶性,呈连续性的、螺旋式上升。描述学业质量水平,力求反映两个水平等级的不同表现,体现学生语文学业质量水平的发展变化要求。如,“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业质量水平的描述,水平1侧重信息的筛选与提取、文本的理解与区分、表达的完整与明确,水平2 则侧重文本的分析与比较、实证与推理、质疑与发现、表达的实用价值与逻辑性。如,“信息筛选和提取”和“质疑与发现”水平变化情况(表2、表3)。


从表2、表3可以看出,水平1要求较低、相对简单,水平2要求较高、相对较为复杂。两个等级水平的要求不同,但有着内在的发展变化脉络,有利于教学评价“立足学生成长和进步,动态地看待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突出可操作性


语文学业质量标准是评价学生语文学业质量的依据,要满足学业评价与考试的基本要求,因此,语文学业质量水平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能观察、可测量、可评价。课标在描述语文学业质量水平时,努力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性的“言语活动”和“表现”,描述不同等级学业质量水平在言语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理解与运用语言的行为特征,有利于“在具体的学习情境和积极的言语实践中,全面考查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等功能,见表4。



三、实践与应用:指导学业评价


(一)确定评价目标


中职语文课标指出:“对学生学业评价结果的衡量,应严格依据学业质量的两个水平进行认定。”中职语文课程按照专题组织课程内容,日常教学中的学业评价主要是开展专题学习学业评价。学业质量标准是专题学业评价的主要依据。


确定科学、具体的评价目标是实施学业评价的前提和基础。评价目标是为了判断学生在某一学习阶段(或时刻)达到相应教学目标的程度而确立的标准,它基于反映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指向真实问题解决的一组(或一个)具体的言语学习任务,表现为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言语实践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是师生共同期盼达成的教学境界和学习质量标准。中职语文课标中的15个专题,每一个专题都包含若干条“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在“学业质量水平”列表中都有相应的质量标准。专题学习的学业评价,要结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紧紧围绕该专题学业质量标准及“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化教学目标为评价目标,体现教学内容的教育教学价值,反映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之后应该达成的学业成就,确保评价目标和教学目标的高度一致,与学业质量标准的高度吻合。如,关于职业模块专题2“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中“洽谈和协商”的相关内容:


学业质量标准——能根据职业岗位需要,有效地进行答询、洽谈、协商……内容要求——根据特定场合、目的和对象,进行有效的洽谈和协商。教学提示——洽谈和协商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讲诚信,尚友善,在洽谈中客观陈述和交流;在协商中,摆明事实,交换意见,寻找解决问题和争议的方法,提高洽谈和协商的有效性。


综合专题的学业质量标准、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可以确定洽谈和协商的评价目标:第一,能根据对象、场合进行客观陈述和交流,恰当得体地进行洽谈;第二,能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情境,摆明事实,交换意见,进行积极、友好、富有成效的协商。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对每一条“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进行分析,就可以确定出专题的系列评价目标,这样的评价目标是真实的、合理的,可操作的。


(二)设计评价任务


在专题学习中,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也是评价任务),渐进式地达成学习目标和学业质量标准。因此,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评价目标要落实在具体的评价任务及其相应的学业评价标准之中。教师应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和专题的具体评价目标,结合专题学习内容与要求,设计系列的评价任务。评价任务要关注不同复杂程度语文现实问题的解决,具有真实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开展评价,确保评价具有恰当的难度、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三)细化评价标准


语文学业评价,评价的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素养具有内隐性,是通过具体的言语行为表现出来的,因此,要根据学业质量标准和评价目标、评价任务,描述出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言语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理解与运用语言的行为特征,评价才具有针对性,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种“理解与运用语言的行为特征”就是具体的评价标准,是学业质量标准的具体化、细化。教师首先要确定评价的观测点,即学生需要完成哪些具体任务。其次,分析完成每一项任务应该具备的理解与运用语言的行为特征,即完成任务应具备的能力,形成评价标准。


评价任务:采访一位技艺高超的工匠,拍摄他从事专业技能工作的小视频(时长5分钟以内),并进行解说,再撰写一篇人物通讯稿。在此基础上,以“匠心筑梦”为主题,举办班级演讲比赛,讲述“匠心筑梦”的故事。依据评价标准分类打分。


细化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向明确,要求清晰,便于“对学生学习的各方面、各环节做出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全面准确地判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学业质量标准是新生事物,与之相适应的学业评价改革是实施课程标准面临的重大课题和重要挑战,需要广大教师具有新的教学理念,关注育人目的,注重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

上一篇: 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设立与实施的前提性思考下一篇: 技能人才短缺状况为何难以改变
关闭】【打印
注册担保风险管理师 | 注册信用认证咨询师 | 注册科技金融架构师 | 注册外汇投资分析师 | 注册融资租赁管理师 | 注册仓储金融管理师
注册钢贸融资分析师 | 注册股权投资分析师 | 注册担保人力管理师 | 注册典当管理师 | 注册农村资金互助管理师 | 注册资本市场管理师
Copyright © 1998-2011 www.ijrz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国家金融职业测评中心 联系电话:010--86482243